友吧运动
标题: 中国青少年运动之殇 [打印本页]
作者: 蔚蓝城 时间: 2013-5-23 21:12
标题: 中国青少年运动之殇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2011年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惨败给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随后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南湖东园小学越野队主动约战俄罗斯队,谁知最终以3-7的比分再次输掉比赛。北京的这两所小学尽管不能代表全国小学生的足球水平,但作为首都北京的小学足球冠军队也如此惨败,很大程度上却能代表中国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
造成败绩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体能:地坛小学参赛足球队员是三到六年级混编队,在身高上有绝对优势,但却只能进行全场40分钟的短时比赛,而平均年龄小于地坛小学的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原计划是要和地坛小学比赛时间更长一些的。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的一个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20多年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高校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很不容乐观。然而,大学生体质并非进高校后突然变坏的,根子在于入校前,也就是中学时期和小学时期。
现在中小学升学压力特别大,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文化课和作业的压力直接压缩了学生的锻炼时间。
为何这么多堂体育课都没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因为这1400多堂体育课充满“水分”,开课率不足、锻炼密度不大,质量难以保证。2011年部分省份的抽查显示,小学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到56%,初中达76%。更令人担忧的是,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也不大,如果按通常40%的练习密度计算,16年中只有12天时间的有效锻炼。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31%的小学、83%的初中从来不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全国仅有21.95%的中小学、12.47%的高中学校能够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课上得零零散散,不能形成系统,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在中国,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瞄准了考名牌大学,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与其他同学在学习成绩而不是身体素质方面进行着激烈的PK。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辅导班上了一个又一个,即使是学习钢琴、绘画、奥数等,也完全是为了获奖而在上“重点学校”时能有一些加分;学校为了创名牌,一直朝着提高升学成绩方向努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首先是要培养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各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学校的主要标准,也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除去学业的压力,青少年体育锻炼打折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旦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体育老师就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责任人,所以体育老师上课时都会保守为先。“孩子摔伤碰伤了,家长真的很生气,投诉后,后果很严重。现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以不出事故为宗旨,真的是怕家长。”北京地坛小学校长表示。
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学校体育课上有危险动作的科目已取消,江苏、甘肃、湖北等地一些大中小学校纷纷取消长跑、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用一位体育老师的话说就是:“在操场上划个圈,看着学生们别出这个圈就行了。”
然而,取代“危险”项目的“游戏”往往很难锻炼学生的体力、耐力。体育课本是频率最低的课目,但却成了“缺勤”率最高的课目。除了因天气原因被取消,体育课最主要的用途,是被上一堂课的老师用来考试——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考试时间多为60分钟或90分钟,于是体育课成了富足的“超长补时”。
体育课的另一种用途是自习课,这类“自习课”虽没被老师征用,却演变出一种热爱学习的风气,多数同学会用体育课赶作业、背单词,少数到操场踢球打球的孩子,反而会被视为异类。 如果需要做选择,体育课永远是被牺牲的,永远是替补。课都不让上,何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锻炼,运动场馆的匮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中国大踏步朝着“体育强国”方向迈进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运动场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有用的场地变拆迁后改建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没用的场地则彻底沦为菜地。
在中国,从事体育锻炼所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在一些高校以及社区,时常能看见篮筐被管理者上锁,操场被借给外人举办丧礼。
对于不少爱好体育却掏不起昂贵场租费的学生来说,能够拥有一块球场,已经很难得了。国内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人多地少,高密度的大学校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据悉,1998年,全国大学在校学生有500万人,现在已达到3000万人。对此,有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两倍,但每所大学的体育场地却没有增加。这就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在中国,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人均拥有的设施数量不到美国人的1%;并且,中国的体育场馆在服务大众方面意识薄弱,拥有6000多座国际化体育馆的中国近些年来不断举办着各大赛事,但与此同时,学生依旧只能围着一个年久失修的篮架进行运动。
据统计,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8%,中学生为60%,高中生为85%。 而且中国近视眼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中国学生的近视率也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由于体育锻炼的减少,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中国有大约有10%的儿童患有肥胖症,少数大城市则达到了20%, 很多肥胖儿童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合理营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反观国外,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
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新加坡中小学生,学校都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法国小学有1/3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在7~20岁学生中,60%以上都是1~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要想让中国孩子与他国孩子在体能竞技上由败变胜,要想让中国“不输在起跑线上”,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奥数在世界比赛中能拿到多少金牌,不是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能得多少奖牌,而是中国孩子能否和国外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能否更多一些时间来锻炼。
想要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功利教育的模式,尤其是改变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选拔办法,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去锻炼,去做他们想做的、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事,而不是整天面对书本和黑板。
功利教育培养不出“足球小将”、“体育健儿”,更培养不出真正的“数学大师”、“文学巨匠”…… 建立完备的学校体育机制,已经成为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数千万年轻人的青春,将无处安放。
作者: 海峡大哥 时间: 2013-5-25 11:27
中午好 加油孩子
欢迎光临 友吧运动 (http://friends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