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吧运动

查看: 2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夜跑”一族:何处挥洒我们的青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1: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跑”一族:何处挥洒我们的青春?
2014年08月08日 20:15:1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8月8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李鹏 钟泉盛)“我们约跑吧?”这是近期流行在城市中一个特定人群中的流行语。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跑步这一古老的健身方式又焕发了青春。城市中的中青年群体由于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只有晚上才有闲暇,于是“夜跑一族”应运而生。

  时尚夜跑:人数呈“燎原”之势

  “我坚持夜跑已经近10年了;平时白天工作比较忙,晚上才有时间通过跑步锻炼身体,并释放下工作的压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制与情报大队的“资深跑友”王赟隆说,“现在跑步已经不仅仅是我的爱好,可以说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在跑步中身心可以得到更好的放松并有助于专心思考。”

  近年来,跑步这一古老的健身运动重新焕发青春,逐渐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全国扩展,“约跑”、“夜跑”成为一种城市人新的时尚健身项目。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白领、青年选择在交通没有白天繁忙的夜里,让自己的身心摆脱掉工作压力,享受跑步带给自己的欢愉。

  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每晚都有上千人在此“约跑”;而通过像潘石屹、王石等文化名人的加入和号召,更是让森林公园成为了北京“夜跑族”人气最高的跑步场所,不少跑步爱好者不惜横跨半个北京城“约跑”于此。在南宁的南湖公园,因为有着封闭的步道和醉人的湖景,每晚都有众多“夜跑”俱乐部和几百人的夜跑队伍乐此不疲。

  “我10年前刚开始跑步时类似的跑步组织还比较少,但目前北京的‘夜跑’组织已经数不胜数;其中还是以中产阶级、白领和学生等中青年居多。”王赟隆笑称,“十年来,我见证了北京‘夜跑族’的发展壮大。”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的教师邱彤村也是一位“夜跑者”,同时也是一位“晒跑者”。“跑步曾经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科技的发展让跑步也有了更多‘分享’的乐趣。”邱彤村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机跑步应用“耐克酷跑”,“通过这个手机应用,你就可以记录自己的跑步路径、跑步速度、热量消耗等信息,并可以连接到世界最大的网络跑步社区和其它热爱跑步的朋友分享,让跑步有了‘社交’功能。”

  截至目前,“耐克酷跑”社区注册会员的跑步总公里数超过10.5亿,总步数近740亿。而中国最著名的跑步网站“跑步圣经网”的注册会员已经超过25万,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跑步俱乐部和社团也已经有上万个之多。“厦门夜跑团”、“西安夜跑团”、“青岛夜跑团”……随着“夜跑族”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夜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号,发布“夜跑”信息,普及跑步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科学夜跑:健康知识与自我保护不可缺少

  在资深“夜跑族”的眼中,跑步是一门“技术活”,不仅要有“满腔热血”,还要有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锻炼的知识,跑步的装备、地点、时间和方式都十分重要。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霞认为,跑步是最方便、最有效的一个运动项目,而在傍晚,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最强烈;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比白天更高,所以晚上跑步对人体健康更加有利。

  “但是目前我们的专业跑道数量还较少,一般的跑步爱好者都是在水泥路面上跑。这样而言,一双好的跑鞋就十分重要。”李霞说,“跑步会让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如果跑鞋的减震不好,长此以往会造成膝损伤。”

  “体育锻炼也是一门科学。”李霞说,夜间跑步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锻炼重在习惯和坚持,每周三到四次为宜;跑步的强度不宜太激烈,以免身体过于疲惫或亢奋。“对于初跑者,一定要给自己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另外在夏季跑步后一定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李霞说。

  此外,专家建议,夜跑的安全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夜间跑步尽量穿上反光或亮颜色的衣服,以便车辆避让;尽量不要戴耳机听音乐,目视前方注意路面情况;还有就是要避免去偏僻的场所单独夜跑,以防遭遇抢劫等事件。

  “夜跑族”的烦恼:空气污染VS无处可跑

  跑步在大众印象中曾经是最为便利的运动方式,似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环境的污染,“夜步族”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烦恼。

  “村上春树说,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但他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PM2.5。”邱彤村打趣地说,“5年前,我还可以‘兴之所至’说跑就跑,现在只能‘看天行事’;实在等不到或‘错过’了好天气,那也就只能去当个‘吸尘器’了。”

  除了时不时就“爆表”的空气质量,最让王赟隆烦恼的,就是居住地周边跑步环境不佳。“我住在城中心,周边没有公园、跑道等较为封闭的场所,所以只能选择在马路上跑。”王赟隆说,“在马路上跑,难免就要避让车辆行人、等待红绿灯,一来汽车尾气等造成空气混浊,不利于健康;二来还是不安全。”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2014年3月,一名女子在上海世纪公园的马路上夜跑时,被一辆轿车撞倒,经抢救无效身亡;而在去年7月,南京一名男子在路上夜跑时遭遇防溺水警戒线“割喉”……这样极端的例子时有发生,而因“夜跑者”和行人车辆发生“摩擦”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适合夜跑的场所还不太多,主要集中在公园、学校和绿道;而由于大多数居民身边没有合适的夜跑场所,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交通不太繁忙的马路。

  而在传统“跑步大国”的美国,几乎每个城市、乡村都有大片的公园和专业的跑道供人们免费使用,且美国的行人道路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就算在马路上跑步,也不会受到机动车的干扰;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也有长达30多公里的专用绿色跑道,让跑步爱好者随时可以出发,且大部分专用跑道相连,可以让人一路跑下去。

  对此,李霞认为,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传统“爱运动”的国家,我国目前的群众体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面对以“夜跑族”为代表的“草根”体育群体的崛起,相关部门应在今后规划中更加注重运动设施的建设,让热爱运动的市民有合适的场所“挥洒青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友吧运动 ( 浙ICP备12042088号-1 )

GMT+8, 2024-11-29 11:06 , Processed in 0.0462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7-2018 friends8.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