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跑步有关和无关的事情
1982年7月,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带着简陋的行李和几大箱沉甸甸的书籍,我赶到了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报到,我去的区调队和温总理曾呆过的地调队是关系密切的友邻勘探单位,我们是搞图幅的而地调在我们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工作。我去的时候温总理刚刚调到部里政策研究室当主任,只是我听到了我们同事对温总理的赞誉,一个好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留下让人留念的回音。 就是我所去的这个这个不起眼的单位,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我一去就被人告知杨联康的事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在大学里所学习的一个不屈服命运安排,与歹运做抗争的人物。
杨联康于1980年7月21日从黄河源头顺流而下,穿山峡,过草地,攀陡崖,涉激流,风餐露宿,历经9个省、区的108个县,行程11000里,历时315天,到达黄河入海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徒步全程考察黄河的人。未见到杨联康之前,我曾听到不少有关他的传闻:有人夸他心红胆壮,事业心强;有人说他饭量惊人,一餐能 吃一斤多;有人赞他走路如飞,日行百里。在北大上学时就是长跑高手,曾创造北大3000米和5000米的长跑记录。所以我猜想, 杨联康必定是个神奇古怪的人物。然而,当我同他接触,看了他的考察笔记,听他讲述了考察黄河的见闻和感受,这才感到他并不是什么“怪”人,而是一位胸怀祖国、 热爱黄河、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有志之士。我曾问他: “是什么力量驱使你下决心考察黄河的?”他笑着回答: “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酝酿,有足够的精神准备。而且要有强健的体质。” 杨联康曾徒步全程考察长江、黄河、珠江,并考察过伏尔加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他介绍了5000公里以上7大河河长精确数据均有待进一步推敲的情况。我听区调队的老人介绍,杨还是有一把刷子的,他是北大地质系的,可能应该去研究所或大学里更适合他的特长发挥,但不管怎样,你要在基层的几年里谦虚些,才能有更大的前途,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最后导致了文革中吃尽了苦,也蹲了几年的监狱,后来他调回北京,在国土资源部从事研究工作。 和杨相近的人很多,但都比他混得要好。那时在甘肃地质局里有“五朵金花”之说,他们是文革前从北大、南大、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五个研究生,这在当时的全国来说还是凤毛麟角的,而且这几人当中出了一个国家总理,出了一个副部长,出了两个正局长,一个研究员。可谓国家的栋梁之才的摇篮。其中有两朵金花就是我们队上的,一个是斯队长,一个姓蔡的女研究生。 温家宝是北地的,67年分在甘肃地调队,后成技术员、分队长、指导员调到局里任处长副局长82年调到部里,最后一直到总理的位置。蒋承松也是北地的,后和温的经历相近,最后同时在局里担任局领导,后在温的后面调到部里担任计划司司长后又担任主管地矿部经济工作的副部长。 其中有两朵金花就是我们队上的,一个是斯队长,一个姓蔡的女研究生。蔡的女士,曾在队上搞过岩石分析,是个女中豪杰,人长得漂亮不说,口才非常之好无论是说话的条理之缜密、思维之清晰、语态之动听、表情之丰富几乎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那时我和她不熟,只是在一旁安静的听她有条不紊的讲述,真是喜欢听她的话音及眉飞色舞的表情。后来她调走了,回到她的老家杭州,去了杭州第二海洋研究所,如果她还健在的话,也是70多岁的人了。听别人说她当初在学校时也是长跑的高手,文革前学生的体质要比现在好很多,那时人都是自觉去锻炼的。不是有一句口号:“要为祖国健康的工作五十年”。 还有一个叫斯伟民的,就是我们队的队长,一个非常善良的好人。他是浙江人,是南大的高材生,也是67年研究生毕业分在区调队,在文革动乱期间,别的学生都心灰意冷不务正业时,斯队长一直埋头读书,他用了大量的时间解析高等数学,做了大量的习题以打发难捱的光阴。我去队上时,他正是我的队长,办公室就和我住处相隔,每天很晚时,他房间的灯光亮着,烟雾缭绕,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像鲁迅一样嗜好吸烟,一天就是两包,最后还是烟摧毁和蚕食了他的生命,他在84年就被提拔到局里担任副局长,88年在蒋承松调到北京部里后,他就一直担任局长,直到58岁患肺癌故去。这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好人。我一直会想着他的。
他也是南大长跑的好手,我爱打排球,他也有这样的喜好,打球之余就听他给我讲60年代初,他们学生吃不饱肚子,每天还要在南大的操场上要跑20多圈,现在有时我在南大校园的跑道上跑步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斯伟民,真是不思量,自难忘啊! 唉,那些与跑步有关和无关的事总是触动着我的思绪。 |